奇迹网页版私服

当前位置:主页 > 变态MU奇迹公益服 > 正文

“裸体做官SF奇迹变态版”现象会愈演愈烈(6)

作者: 经典奇迹网页版 来源:www.53ART.org.cn 发布时间:2020-09-02

关键词: ┊阅读:次┊

大陆在财产申报方面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995年出台了《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1997年推出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2001年颁布了《关于省部级现职领导干部报告家庭财产的规定(试行)》。未来,大陆如果能以立法的方式确立公务员的财产实名、申报、公开、监督的制度,必将大力地推动中国的廉政建设。  

公务人员在任职期间依法向社会公布其个人收入和家庭财产,包括其配偶、父母、子女及其他直系亲属所拥有的现金、存款、证券、不动产、各种投资及其他资产,接受社会监督,是建设廉洁政府、取信于民的关键之举。一要建立财产实名登记制度,公民的所有财产包括存款、股票、房地产等都必须以真实姓名持有;二要建立财产年度申报制度,公民特别是官员每年都必须申报收入和财产;三要建立财产公开制度,官员不仅要申报财产,而且其财产状况要在媒体上向社会公开;四要建立群众监督制度,如果官员申报不实,公民可以举报,有关方面依法查处。  

上述属于阳光财产制度,另外还要建立阳光公共财政制度,也就是人大必须掌握“钱袋子”,履行严格监督财政支出的作用。财政预算决算、怎么花纳税人的钱都必须由人大决定,而不是官员说了算,这样才能解决公款吃喝、公款购买豪华汽车、公款旅游出国、“跑部钱进”等浪费资金和财政不科学、不规范等问题。发达国家的资金使用要经过各级议会同意,还有一些国家有议会审查官、监察官、行政审查官等,没有他们的同意,行政官员的决策不受法律保护。  

有了新闻监督与群众监督、阳光财产与阳光财政,腐败也就没有立足之地了。所以,可以说反腐败其实很容易。  

(“胡星斗中国问题学、民生经济学”网站:。)  

……………………  

呵呵。  

新闻监督、群众监督。问题在于,如果当局把这两个资源统统垄断起来,又能怎么办呢?  

2006年1月官方媒体就透露,中国外逃经济犯罪嫌疑人尚有500多人。公安部统计显示,到去年底,中国外逃的经济犯罪嫌疑人尚有500多人(其中多为贪官),涉案金额达700亿元人民币。目前通过双边司法协助、国际刑警组织等手段遣返并追回财产的只有很小一部分。到2004年底,中国与47各国家签订了71项司法协助的协定或条约,与23个国家签订了双边引渡条约。但是,中国与美国等腐败犯罪涉案人潜逃较多的国家,尚未签订双边引渡条约。  

当年官方媒体还引用安邦的研究结果说,中国可能正在上演新一波资金外逃。中国的贪官最典型的特点是什么?“捞了就跑,跑了就了。”这是早前官方《瞭望东方周刊》一篇文章做出的总结。该文披露,国家社科规划《中国惩治和预防腐败重大对策研究》课题组认为,中国外逃的4000多名贪官中,金融系统、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约占87.5%,其他部门约占12.5%。与贪官外逃相伴生的是资金外逃,1988年至2002年,中国资金外逃额共1913.57亿美元,年均127.57亿美元。从1990年开始,资金外逃额在每年100亿美元上下波动,总体呈上升趋势。  

崔之元发来具体案例。  

Cui Zhiyuan  

2007年12月6日 10:05  

东北高速原董事长张晓光被判死缓  

东北高速原董事长张晓光被判死缓  

2007年12月06日06:13 新京报   

东北高速原董事长张晓光  

本报讯 (记者高泽阳)今年一月第二次开庭审理的东北高速原董事长张晓光案终于在年底落下帷幕。前日(12月4日)上午,吉林省白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做出判决,判处张晓光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张晓光当庭表示服从判决。知情人士透露,由于牵涉中行高山案,最高院曾调卷分析,法院判定张晓光为高山犯罪客观上提供了条件。  

最高院调卷研究  

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张晓光案牵涉影响巨大的中行高山案,因此今年3月,最高院曾调取卷宗了解该案情况。有关司法机关对张晓光的判决进行了多次研究,最终的判决书厚达36页近3万字。  

对于检方指控张晓光涉嫌受贿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为亲友非法牟利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五项罪名,法院均予以认定。这五项罪名共涉及犯罪金额达到5000多万。  

对于控辩双方的意见,判决书中做了详细地分析阐述,最终判决:张晓光犯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60万元;犯挪用公款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犯为亲友非法牟利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客观为高山案提供犯罪条件  

2005年1月13日,张晓光因涉嫌挪用公款被刑拘。两日后,东北高速公告称,公司存在中行哈尔滨河松街支行的近3亿元资金丢失。河松街支行行长高山随后潜逃。因此,曾有观点认为,张晓光与高山可能合谋转移上市公司资产。  

检方此前亦指控其接受中行高山案幕后主使者李东哲的贿赂,将钱存入中行河松街支行,致使东北高速2.93亿资金丢失。  

不过2007年1月18日,张晓光案在第二次开庭时,再次强调在东北高速丢款一事中没有责任。知情人士透露,法院认为,虽然张晓光否认与他人串通合谋将东北高速存款窃走,但张晓光收受李东哲贿赂“在客观上为他人实施犯罪致使东北高速的2.93亿元资金丢失提供了条件”。  

中行高山案中的两个主要犯罪嫌疑人高山、李东哲出逃加拿大之后,目前均在遣返程序之中。  

张晓光、高山、李东哲三方对质,揭开中行高山案的真正面目尚需时日。   

--------------------------------------------------------------------------------  

Cui Zhiyuan  

2007-12-06  

……………………  

中国的法律研究者则是对反腐败的利器千呼万唤出不来的状况忿忿不平。  

建立财产申报制度还要等待什么“时机”  

高一飞  

加入收藏 查看评论复制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