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1月份农行股份公司正式挂牌后,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农行今年进一步加大了内部改革力度,确立了“面向三农,服务城乡,成就员工,回报股东”的使命,从战略规划、组织架构、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七个方面着手,全面勾绘出改革路线图,并着手实施。记者从农行了解到,目前,农行的各项改革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改革工作已成效初现。
业务布局全面启动
“三农”业务、城市业务、国际业务都将是农行在未来发展道路上需要齐头并进的。为此,农行自股改伊始就开始进行内部架构的重新分工。
在总行层面,设计了七大板块,主要包括前台营销的“三农”业务、对公业务和个人业务三个板块,中后台管理及支持保障的风险管理、资金财务、科技产品、行政支持等四个板块,并已部分实施。在分行层面,各职能部门按照七大板块进行设置,逐步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目前,山西、江苏、宁波、四川四个样板分行和福建、广西、重庆三个人力资源改革第一批推广行,已完成了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的设计,其他各行正在抓紧推进。
农行在准确分析自身优劣势的基础上,制定了中长期发展战略,拟定了海外发展规划。下一步,农行将继续立足国内市场,,紧紧抓住人民币国际化、企业客户国际化、金融资产国际化三条主线,有重点、分步骤地进行国际化机构布局,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策应联动,不断提升农行全球金融服务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把农行建设成为面向“三农”、城乡联动、融入国际、综合经营、致力于为最广大客户群体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现代化全能型银行。
此外,据农行相关人士透露,农行还将利用现有在港资源,通过并购等方式,打造批发银行、零售银行、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保险、信托等多条线混业经营平台。
而这只是农行加快打造综合化经营平台的第一步。该位人士透露说,农行将统筹考虑监管政策动向、内部资源条件及未来发展规划,制定综合化经营总体方案,分阶段探索现有监管框架下的综合化经营模式。据了解,除将继续完善已经建立的农银汇理基金管理公司外,农行还筹备建立农银金融租赁公司、农村保险公司和农业产业化投资基金等一系列非银行金融机构。
同时,根据国务院对农行的股改方案和银监会等监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农行建立了三农金融部,通过合理划分机构、职能和业务边界,建立健全相应的治理机制,下沉信贷决策重心、实现单独核算,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建立正向激励机制,稳步推进对“三农”和县域业务实行事业部制管理模式。目前,正在按照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逐步以地域为界,推开2048个县域支行实行事业部制管理。
据了解,在大力实施“三农”和县域蓝海战略的全新“三农”发展思路的引领下,截至9月末,农业银行县域存款余额达到28489亿元,较两年前增加了8252亿元,增幅高达41%。涉农贷款和县域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1269亿元、11841亿元,两年来分别增加了3853亿元、4727亿元,增幅高达52%和66%,规模和速度都为农业银行近年来之最。今年前9个月,农业银行涉农贷款和县域贷款累计投放分别达7324亿元、10034亿元,同比增加3279亿元、3904亿元,增幅达到81%、64%。并初步探索出一条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000061)基地为依托、以农户为重点、以惠农卡为载体、以农户小额贷款为突破口、以“三农”县域事业部为组织保障,服务到位、风险可控、发展可持续、具有农行特色的服务“三农”新路子。
在“三农”业务重点突进的同时,农行也在巩固并拓展其城市市场的地位。据农行相关人士介绍,为做大做强城市主体业务,农行今年将业务发展重点放在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及省会中心城市等金融资源富集的区域市场。并提出了“争取在重点区域、重点客户和重点业务领域取得与大行地位相称的市场份额”,实施了重点区域、重点城市行发展战略,打造总行、省行、二级行分层服务的三级核心客户群。此外,进一步拓展深度合作,打造涵盖贷款、贸易融资、财务顾问、现金管理、年金托管等在内的一揽子金融业务发展模式。今年11月,农行还推出了自己的现金管理业务品牌--“行云”。据介绍,农行已为4.7万多个客户、1600余家集团客户提供现金管理服务。其中,中国500强中25%、前100强中45%的企业正在使用农行的现金管理服务,在市场份额中居第二。
Copyright © 2002-2013 奇迹网页版私服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