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光的追寻者
记福建师大博士生导师谢树森教授
2001年10月09日09:41
今年的“十一”长假,谢树森教授是在实验室度过的。为了迎接省“211工程”重点学科的验收工作,做为学科带头人,他和课题组的全体老师放弃休假,准备了厚厚的一叠汇报材料。今年“五一”,他同样牺牲了休息时间,为科学出版社撰写《光子技术》这一我国首部在该领域的学术专著。工作,对他来说,已成为一种习惯,更是一种享受。他说:“事业成功带来的喜悦和满足,是其他任何物质享受所不能企及的。”
谢树森教授是福建师大激光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福建省“211工程”重点学科“应用光子学”学科带头人。谢教授被视为国内“生物医学光学”研究领域的开拓者,近年来,他取得了一系列达到国际前沿水平的成果,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占得长安一隅宽,日日于此凭栏杆。楼中人去业仍在,任作张王李赵看。”这是谢教授去年六十岁生日时所作的《六十感怀》一诗。正是出于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热爱,他把近四十年的光阴都贡献给了激光与光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谈起自己钟爱的生物医学光学领域,谢教授神采飞扬。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是二十一世纪最热门、最活跃的学科,而生物医学光学作为融合二者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更是令研究者趋之若鹜。目前,激光已被成功试用于控制威胁人类健康的两类最主要的疾病———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此外,激光技术已经进入几乎所有的临床学科,最近又被运用到美容和近视眼的矫正。
二十多年前,谢教授就以敏锐的目光,在古老的光学与医学的交叉点上瞄准了这一新的研究方向。八十年代初,他在国内率先解决了激光刀手术时如何进行精确切割的难题。
1989年初,谢教授公派赴美国加州大学激光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工作,并受聘为该校博士后研究员。虽然以他的才学和祖居新加坡的海外关系,完全可以选择居留美国或移居新加坡。但是,强烈的爱国心还是促使他按期回国。他带回的研究成果,分属“组织光学”和“光剂量学”这两个在国际上刚刚兴起、在我国尚属空白的科研热点。谢教授回国后,即着手筹建激光生物医学实验室,,从而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在国际上领先,是谢教授孜孜以求的目标。正是这种高起点的追求,使他在国内的环境中能够始终处于学科研究的国际前沿。1990年他从美国归来后还多次与加州大学著名教授A·E·Profio合作发表论文。他还受聘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客座教授,赴星洲开设“激光医学物理学”课程和指导研究生。今年六月,谢教授还前往俄罗斯参加第七届激光与激光信息技术国际会议,并在会上作了邀请报告。
现在谢教授主持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省教育厅资助的《激光动力学诊断和定位鼻咽癌》的理论和应用研究项目。据介绍,这一研究在国际上尚无人涉足,经过近一年的探索,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可以预见,这一研究取得成功后,又可为千千万万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一般人也许会认为,这样一位在科研上取得累累硕果的教授,多半是个书呆子,其实不然。除了带研究生外,谢教授还是学校的工会主席,他以其特有的学者风范和人格魅力受到广大教职工的好评。在他和同事的努力下,今年师大教育工会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的称号。
“砚田无荒岁”。挂在谢教授书房的这一横幅无疑是他奋斗、进取人生的真实写照,他时时以此鞭策自己,在科学的领域上下求索、不断创新,直到永远!
Copyright © 2002-2013 奇迹网页版私服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