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网页版私服

当前位置:主页 > 1.03H复古奇迹页游 > 正文

2018年度储能、电轻变私服奇迹MU动汽车、特高压等方面投资策略(11)

作者: 经典奇迹网页版 来源:www.53ART.org.cn 发布时间:2020-10-01

关键词: ┊阅读:次┊

我们预计,19-20年新能源乘用车将维持高增长,年均增速有望达45%-50%;新能源客车在渗透率到达高位的情况下增长疲软,预计销量年均下滑20%-25%左右;专用车短期来看在性价比上仍有待提高,预计2020年后才会真正起量。因此对于未来两年的预测,保守预计销量仍然会出现下滑,但幅度将不断缩小。

18年1-10月份,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仅为3.9%;按照我们的预测,在乘用车总销量持平的假设下,2020年渗透率将提升至10%左右,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因此看长期,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也将具备高成长性。

2.1.3.盈利:电池企业分化加剧,关注格局的演变

受补贴退坡影响,18年前三季度动力电池行业整体售价水平下滑10%以上,但个体分化明显。优质企业电池产品供不应求,具备高议价能力;中小企业产品性能不高,议价能力弱,遭遇盈利与现金流的双重压力,从市场中加速出清。整个行业呈现集中度提升、强者恒强的态势。

成本端,受到钴价影响,成本占比最高的三元材料价格从18Q2起出现下滑,从一季度23万元/吨的高点下降至Q3的18万元/吨,降幅达21.7%。19年,钴价预计将随着供给侧主观及客观因素影响而波动,但在高镍化和能量密度提升趋势明确的情况下,正极材料端的成本压力将边际向好。同时,随着电池企业工艺的成熟,产品良率的提升也将大大改善成本。

展望19年,我们认为国内龙头企业在短期难以出现竞争者的情况下将维持高议价能力,同时随着成本端的改善,盈利能力将维持稳定;中长期随着市场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需要关注全球动力电池格局的演变。报告将在下一章节进行重点分析。

2.2.动力电池持续集中,中日韩龙头全球竞争力凸显

2.2.1 国内格局渐清晰,龙头议价能力强

进入18年以来,动力电池行业呈现出明显的集中化趋势。根据真锂研究装机数据,2018年1-10月,国内动力电池CR5集中度达到77.78%,较17年全年的61.59%上升超过16个pcts。尤其对于TOP2企业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而言,其18年累计市场份额分别达到41.28%和23.57%,远远领先于第三名4.74%的比重。

优质产能供不应求,龙头加速扩产中。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动力电池产能达145.6GWh,但实际出货量仅41.4GWh,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然而,优质的电池产品却依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紧张状态。

宁德时代全年基本处于满产满销状态,车企为获得供应保障纷纷与其展开合作:上汽、广汽、东风与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华晨宝马、上汽通用、江铃与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比亚迪电池目前以内供为主,未来随着供应链的开放,产业的竞争合作关系或将发生变化。

宁德时代2017年产能为18GWh,截至18年前三季度,产能增加至20GWh,预计全年产能至少在28GWh。比亚迪前三季度产能为17.5GWh,预计全年产能也在24GWh以上。在龙头企业高产能利用率的情况下,两家企业都具备大规模的产能扩张计划。其中,宁德时代规划到2020年达到50GWh产能,加上合资公司时代上汽、时代广汽、东风时代、德国工厂等产能,合计产能规划达100GWh以上。比亚迪原规划至2020年将产能扩张至40GWh,随着年产24GWh动力电池工厂于今年6月在青海下线,2020年产能目标也随之上调至60GWh。

优质厂商具备强话语权,利润向龙头集中。正是在优质产能短缺的背景下,动力电池龙头在产业链中具备较强的话语权,对于价格的控制力超出市场预期。体现在财务报表上,宁德时代前三季度营收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9.85%和88.71%,其中第三季度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达到31.27%和16.08%,较第二季度环比分别提高0.96和5.45pcts。

从现金流角度看,公司预收账款在营收占比在Q3达到17.44%,较上半年的3.7%大幅上升;同时经营性现金流也在逐级好转,体现了其在产业链中的强势地位。

2.2.2海外布局加速,中国芯抢滩全球市场

随着新能源汽车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海外市场的布局尤为重要。2018年1-9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为116.5万辆,同比增长47%,其中海外市场销售55.7万辆,占比47.8%。而从汽车集团的表现来看,前十名的品牌中,海外品牌占据五席,分别为特斯拉、雷诺-日产、宝马、大众、现代-起亚。通用、丰田、戴姆勒等位列其后。一方面,在严格的燃油排放标准政策,以及燃油车禁售时间表的日益临近下,海外车企的电动化布局势必将加速,海外市场的销售比重也有望提升;另一方面,从这些车企的规划来看,未来几年将有大量新车型推出,届时对优质电池的需求量预计将大幅增加。

国内电池厂商积极推动外资车企认证合作,已迈出重要一步。宁德时代无疑是当前海外进展最为领先的国内电池企业。2018年,CATL接连进入到大众、戴姆勒、日产雷诺、宝马、丰田、捷豹路虎等车企的供应链中,并于日本设立子公司CATJ、于德国图林根州启动建设首座海外工厂。海外网点的布局体现了CATL对于攻下传统德企、日企的决心。此外,亿纬锂能于8月与戴姆勒签订多年供货协议、比亚迪在纯电动大巴领域进入到欧、美、日、韩等市场,海外市场在持续开拓中。

2.2.3三国鼎立,中日韩龙头竞争力凸显

在中国市场,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达到40%以上,竞争优势比较明显,短期内难以受到其他本土企业的冲击。从中长期视角来看,随着补贴政策的退出,中国市场将加速走向开放,竞争格局的分析也更应该用全球视角来看待。

中日韩龙头将主导全球动力电池市场。日韩企业在19世纪末便开始布局锂电池业务,具有比较成熟的技术与生产经验,普遍为海外车企配套电池;中国企业得益于国内市场的迅猛发展和政策的支持,凭借灵活的市场反应度,在全球市场中逐渐提升市场份额。当前,LG化学、三星SDI、松下、CATL四家电池企业的市场与技术优势最为领先,其中,LG化学和三星SDI深耕欧美市场;松下深度绑定特斯拉;CATL立足中国市场,进一步开拓欧洲市场。

LG化学:软包技术领先,客户遍布全球。2010年LG化学研制成功世上首批PHEV软包电芯,并于次年开始生产BEV软包电芯。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全球软包电池龙头。LG化学的电动汽车客户遍布美国、欧洲、中国、韩国,分布较广,且均为国际知名车企。在全球20大汽车品牌中,LG化学已与其中13家展开合作,且不论产能,单从合作厂家数目来看,LG化学已经成为全球“最大”车用锂电池供应商。

加入收藏 查看评论复制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