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设备业务注重资产质量,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圳新嘉拓始终重视研发能力建设,对产品技术和研发坚持深入挖掘和拓展,在涂布机张力控制、流体特性分析、红外干燥等技术方面拥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公司首次率先实现了高速双面涂布机的国产化,整机性能完全可以实现进口同类设备的替代。同时,公司进一步提升产品和配套服务质量,提升对下游大客户销售额的同时着力拓宽自动化工艺设备销售的类别,致力于提供锂电制造自动化工艺设备整线解决方案。
隔膜涂覆技术领先,铝塑膜期待国产突破:隔膜涂覆方面,子公司东莞卓高成功开发了在 PP/PE隔膜上进行Alpha氧化铝纳米陶瓷涂层的技术,目前可以批量、稳定完成基材5 微米的隔膜涂覆工艺,涂层最小厚度可达0.5微米,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公司在PVDF点涂工艺、油性涂覆隔离膜、粘接剂等领域率先技术突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可有效降低成本提升安全性。铝塑膜方面,子公司东莞卓越在铝塑膜粘接力、耐电解液、绝缘性、冲壳深度等问题上均有一定的技术突破,同时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铝塑膜作为锂电材料国产化的最后一道壁垒,在软包电池渗透率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增量空间和进口替代存量空间广阔,若公司能够率先取得技术突破,这一块业务将成为重要的业绩增长点。
6.3.5.隆基股份:政策利好频发,单晶龙头市占率提升
单晶产销两旺,产能继续扩张,市场份额进一步上升。作为单晶龙头企业,受益行业需求快速增长,2018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单晶硅片出货15.44亿片,同比增长77.88%,其中对外销售7.58亿片,同比增长68.82%,自用7.86亿片,同比增长87.59%;实现单晶电池组件出货3,232MW,同比增长47.71%,其中单晶组件对外销售2,637MW,同比增长109.45%,自用375MW,同比下降52.89%。单晶电池对外销售220MW。目前公司单晶硅片市场需求旺盛,连续两年产销率接近100%,结合公司自身多年来在单晶领域积累的生产技术和成本控制优势,公司将继续稳步扩大单晶硅片产能,持续降低生产成本,保障高效单晶产品的市场供给,规划单晶硅片产能 2018 年底达到 28GW, 2019 年底达到 36GW, 2020 年底达到 45GW。随着未来隆基单晶硅片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单晶产品性价比优势的进一步凸显,其市场份额会进一步上升。
营收保持稳定增长,龙头地位稳固。相比其他单晶硅片龙头企业,公司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公司毛利率水平长期远远领先其他单晶硅片企业。今年531政策之后,光伏行业受到较大冲击,公司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较大,但公司在产量增长的带动下,营收继续保持高增长,2018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6.71亿元,同比增长35.26%,归母净利润16.91亿元,同比下降 24.53%,销售毛利率 22.21%,较 2017年同期降低12.78个百分点。2018年第三季度公司营收 46.69 亿元,同比增长 2.17%,归母净利润3.84亿元,同比下降 61.68%。在产品降价、毛利率不可避免的承压基础上,由于公司产品销量的大幅提升,公司市场占有率正不断提高,公司营收保持了稳定增长。
加大研发投入,保持产品创新力和竞争力。公司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持续增强研发能力,研发支出7.19亿元,同比增长61.80%,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7.18%。报告期内,公司在产品研发、质量和性能可靠性持续得到业界肯定,公司在单晶生长、金刚线切割及单晶材料薄片化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技术积累和项目储备,成本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在单晶电池、组件环节,多个重要性能刷新了世界记录,研发水平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进一步提升了产品效率和性能,为行业提供了更低度电成本的全新产品选择。
6.3.6.通威股份:新建产能释放,硅料龙头成本优势显著
公司多晶硅预计产能将达8万吨/年,成本仍可优化。包头年产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一期于2018年10月30日正式投产,经过1-3个月运行提升,实际产能将超过3万吨/年。在工艺设计先进性、系统运行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了数十项优化和提升,项目达产后超过70%的产品能满足P型单晶和N型单晶的需要,进一步替代进口,缓解国产高纯晶硅供不应求的局面。同时,乐山年产5万吨的高纯晶硅项目一期即将竣工,预计将于2018年12月投产,达产后实际产能也将超过3万吨/年,届时公司高纯晶硅的实际产能将达到8万吨/年。基于技术工艺的完善、生产效率的提高、能源消耗的下降,在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的同时,生产成本将降至4万元/吨以下,预计未来多晶硅业务将成为公司主要盈利点。
电池产能利用高效,高效单晶项目将增5.5GW产能。18年上半年电池产销量约3GW,同比增长66%,在5.4GW电池产能规模的基础上,继续保持满产满销,产能利用率超过100%的快速增长势头。18年上半年,合肥太阳能通过不断提升的产品转换效率与产线自动化水平,优化人员结构,强化与主要客户及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取得了较好的降本增效成果。单、多晶电池非硅加工成本已经进入0.2-0.3元/W的区间并呈持续下降趋势。虽然上半年受上游硅料行情高企以及光伏电池价格快速下跌的影响,但电池片毛利率仍达到16.68%,维持了较好的盈利能力。双流3.2GW项目于2018年11月18日正式投产,该项目非硅成本预计在目前基础上下降10%以上,实际产量可达设计产能的120%,将成为目前全球光伏行业工艺技术、生产设备以及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都领先的单体规模最大的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此外,合肥二期2.3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也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业绩有望在2019年重回平稳增长轨道。受531新政后光伏产业链价格的整体下滑影响,公司18Q3业绩有所下滑。从利润率上看,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水平为18.83%,相较于上半年的19.57%有所下滑,同比来看由于成本的改善略有小幅上升。短期来看,价格的冲击给公司经营业绩带来的一定的压力,但公司成本优势明显,客户质量优质,在行业低点具备强抵御性,预计随着新产能的陆续投产,业绩将在19年重回平稳增长轨道。
6.3.7.金风科技:“两海”战略持续推进,风电开发提速
Copyright © 2002-2013 奇迹网页版私服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