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海外高端品牌进军电动车市场具备一定的优势:1)品牌优势。长时间积累的品牌和口碑效应使得消费者对于其新能源车型的接受度更高,也使得高溢价存在可能;2)长时间的生产经验使得传统车企在汽车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时间效率上具备优势;3)庞大的销售网络更好的覆盖全球市场。当然,国内的新能源车企业也存在市场反应灵活、高性价比等多重优势。因此,未来的新能源整车格局将是多元化的,而海外主流品牌将着重在中高端领域发力。结合其当前的销售情况和未来的销量规划,我们认为其增长空间是比较大的,这同时也将对其产业链上企业形成直接拉动。
筛选零部件厂商,旭升股份已经和特斯拉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其2018H1对特斯拉的销售额达到2.94亿元,占到公司总营收的60%;三花智控海外布局领先,近4年海外占比维持在45%以上,并于近期被确定为宝马新能源电动汽车平台热管理部件的供应商,生产周期内全球销售额预计约3000万欧元。至此,三花汽零已进入所有欧洲大型汽车厂商的新能源汽车平台;宏发股份在高压直流继电器领域同样拥有丰富的海外客户资源,先后取得了宝马、大众、奔驰、奥迪、沃尔沃、路虎等品牌项目的指定。
筛选动力电池产业链,首先对海外整车品牌供应链进行梳理:特斯拉选择松下为独家供应商;大众和戴姆勒均有4-5家电池企业共同供应,其中包括一些本土企业;通用、福特、沃尔沃以LG化学为主配套商;宝马深度合作三星SDI,并与CATL逐渐开展合作;日企也主要选择AESC、松下、PEVE等本土电池企业。
1)电芯环节:中国企业在18年实现大突破,除CATL合作大众、雷诺、宝马、捷豹路虎等多家海外车企之外,亿纬锂能和孚能科技也分别通过戴姆勒的供应链审核。全球市场,中国电池企业的地位有望持续提升。
2)材料环节:海外车企对于原材料的筛选比较严格,对于二级供应商也存在审核要求。当前在除正极之外的材料环节,已经有部分国内企业或是通过了车企及配套电池企业的认证,或是保持密切接触中,值得重点关注。
2.4. 投资建议:全球化视角优选龙头
全球化视角下,我们投资逻辑分为三个层次:
1)看“中国芯”:动力电池市场空间巨大,按照2020年全球500万辆产销、单车50kwh保守估计,市场规模将超1700亿元,2025年预计超6000亿元。当前,国内动力电池集中度持续提升,宁德时代市占率超40%;全球市场中日韩企业三国鼎立,以宁德时代为首的中国芯逐步进入海外供应链,并有望转化为实质订单。重点推荐:宁德时代;建议关注:比亚迪、亿纬锂能。
2)看“产业链”:重点关注技术与产品得到国际车企及龙头电池企业认可,并已进入全球产业链体系的龙头材料及零部件企业。
i.正极:高镍化持续推进,19年主流产品将从523向622升级。部分企业已经在811及NCA产品上实现技术突破,同时进入到国内外主流客户供应链中。18年前三季度,当升科技、湖南杉杉、长远锂科为国内NCM出货前三名,合计占比30%;
ii.负极:中国负极产能占全球总产量约71%,格局稳定集中度高。18年前三季度,贝特瑞、上海杉杉、江西紫宸为行业出货前三名,合计占比59%,均已实现全球供货。
iii.电解液:中国电解液产能占全球总产量约67%,国内TOP3企业天赐材料、新宙邦、江苏国泰的出货量份额合计达到61%(动力部分),集中度为四大材料环节中最高,覆盖国内电池龙头。此外,部分企业已经进入到日韩电池企业供应链中,并计划在海外扩张产能,未来对海外车企的动力供应有望突破。
iv.隔膜:18年,国内市场洗牌加速,隔膜价格进一步走低。预计随着主要企业产能的大幅投放,市场格局还将进一步发生变化。同时在18年,本土企业的海外进程取得重要突破,当前干法、湿法隔膜都已经进入到日韩龙头电池企业供应链中。恩捷股份、星源材质分别为国内湿法、干法龙头,18年前三季度合计占比38%。
V.铝塑膜:软包电池占比提升趋势确定,随着戴姆勒战略供应商的逐步落定、LG/孚能等软包企业的大规模扩产启动,这一趋势在逐渐强化。国内新纶科技凭借对日本T&T的收购进入动力铝塑膜市场,是最为受益标的。
vi.零部件:核心零部件如高压直流继电器、热管理系统等未来增速有望保持与行业增速持平,国内领先企业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的海外供应,竞争格局好,直接受益全球化浪潮。
重点推荐:当升科技、璞泰来、新宙邦、杉杉股份;建议关注:恩捷股份、星源材质、新纶科技、旭升股份、宏发股份、三花智控等。
3)看“好格局”:从竞争格局上看,负极与电解液环节比较稳定。其中,负极18年优质产能供不应求,19年企业纷纷扩产之下有望实现明显放量。同时,负极产品差异化大、成本不透明,带来一定议价能力,看往后两年行业景气度存在向上空间。电解液18年遭遇价格的大幅下滑与成本上升,景气度到达低点。后续随着原材料成本的回落、竞争环境的优化,景气度大概率上行。重点推荐:璞泰来、新宙邦;建议关注:杉杉股份、天赐材料等。
3
新能源发电:政策底与需求底共振,景气回升
3.1. 光伏:迎来政策底与需求共振,需求有望触底回升
3.1.1.政策转向修复预期,装机有望触底回升
受“531”光伏新政影响,行业需求大幅下滑。2018年6月1日,能源局下发《关于 2018 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将光伏标杆上网电价下调0.05元/kwh,分布式降至0.32元/kwh,同时严控新增规模,普通电站指标暂不下发,分布式仅安排10GW。受531新政影响,光伏新增装机大幅下滑。2018年上半年光伏新增装机24.3GW,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而2018年前三季度,光伏新增装机34.5GW,同比下滑20%,三季度单季度装机10.2GW,同比大幅下滑42%。
11月2日,国家能源局召开了关于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成果座谈会,商讨“十三五”光伏发电及光热发电等领域的发展规划目标的调整。会议主要内容包括:
1) 明确2022年前光伏都有补贴,有补贴项目和平价上网项目并行;
2) 大幅提高十三五光伏建设目标,认为210gw不够,可以更加积极一些;
3) 未来一个多月,加快速度出台明年政策,给市场稳定预期;
4) 认可户用单独管理。
根据会议内容,我们认为光伏政策已转向,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来扭转了市场预期:
Copyright © 2002-2013 奇迹网页版私服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