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网页版私服

当前位置:主页 > 1.03H复古奇迹页游 > 正文

2018年度储能、电轻变私服奇迹MU动汽车、特高压等方面投资策略(19)

作者: 经典奇迹网页版 来源:www.53ART.org.cn 发布时间:2020-10-01

关键词: ┊阅读:次┊

CATL:中国基因带来市场优势,快充技术独具特色。CATL成立于2011年,发展时间不长但借助其自身携带的ATL基因,以及与宝马的合作,快速在市场站稳脚跟。2017年,在中国庞大的市场支撑下,CATL成为全球出货量排名第一的企业。同时,也正是基于对中国市场未来前景的看好,CATL被大众选为中国供应商,未来将为奥迪e-tron中国版等车型配套电池。

立足中国市场的同时,CATL海外市场的布局也在加速。18年7月,CATL与宝马签订了一份长期电芯供应合作协议,价值高达40亿欧元,并且其中15亿欧元归属于德国工厂。预计德国工厂未来有望为宝马iNEXT供应电芯。

相比于日韩企业,CATL的快充技术独具特色,当前已经开发出能量密度190wh/kg、15分钟可满充的快充三元电池。此外,CATL以NCM523体系做出的产品能量密度与三星SDI相近,某些产品甚至高于三星SDI。考虑电芯至模组的成组效率,CATL在模组层面具备一定的技术竞争力。

2.3. 海外高端品牌发力,全球化供应企业受益

2.3.1 电动车标杆特斯拉:突破产能瓶颈,上海建厂落定

6月底,特斯拉完成周产5000辆Model 3目标,困扰已久的产能瓶颈得到解决。第三季度,特斯拉共交付8.35万辆车,同比增长208%,环比增长171%。其中,Model 3/S/X分别交付5.35、1.45、1.32万辆。

当前特斯拉的销售主要以美国市场为主。9月份,Model 3在北美市场销售2.23万台,成为第一款单月销量突破2万台的纯电动车型。Model X和Model S分列二、三位。当月,美国市场贡献了82%的销售份额。

特斯拉产品定位中高端,兼具高科技属性,其在美国市场的热卖体现了市场的真实消费需求。销量最高的Model 3定位B级纯电动车,基础版售价3.5万美元。实际上,当前销售的大部分Model 3为定价更高的双电机版车型。随着未来产能的爬坡,基础版车型也将陆续投入生产,覆盖更多消费群体。

全球交付增量空间大,中国市场具备增长潜力。中国是特斯拉的第二大市场,但由于受到关税、运输费用的影响,车型定价偏高,销量较美国本土仍有不小差距。2018年1-9月份,特斯拉在中国共销售6710辆,其中Model 3受制于产能尚未在国内交付。根据特斯拉的国产规划,其在上海临港的超级工厂已经投入建设,预计最快将于2020年开始量产Model 3,并规划在五年内达到50万辆的年产能。中国工厂预计将加速本土化生产,通过零部件国产化来降低成本。叠加关税减免带来的优惠,Model车型会有一定的降价空间,以更好的性价比刺激国内市场的销售。

2.3.2. 传统燃油车霸主:积极开发电动化平台,新车型量产在即

早在2010年以前,传统燃油车企业就已经陆续推出了自己的电动车型,如雪佛兰Volt、日产Leaf等。但受制于技术、消费者接受度、厂家的重视度等多重因素,电动汽车相对处于边缘地位。但是随着各国排放政策的趋严、特斯拉的崛起以及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传统燃油车企业感受到危机并于近年集中发布了电动车规划,以期稳固自身的汽车行业的地位。BBA们发展电动车的决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开发电动模块化平台:汽车平台是指汽车从设计开发到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设计方法、设备基础、生产工艺、制造流程乃至汽车核心零部件及质量控制的一整套体系。基于汽车平台的生产有助于提高新车型开发效率、缩短研发周期。过去,车企的电动车生产平台多基于传统燃油车平台改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多家车企纷纷开发新的电动车专属平台。

18年9月,大众发布“Electric for all“计划,并向全球首发MEB电动模块化平台。根据其规划,I.D.系列将是基于该平台生产的首款车型,将于2019年投产,2020年上市。至2025年,大众集团预计将有1000万辆基于MEB平台打造的电动汽车。此外,奔驰的EVA平台、宝马的FAAR前驱平台/CLAR后驱平台、奥迪与保时捷的PPE平台、雪铁龙的e-CMP平台等也都是在电动化背景下顺势而生。

2)瞄准潜力大的中国市场: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空间庞大,也成为各路车企全力争夺的目标。在传统的燃油车企业中,大众、福特、通用、戴姆勒、宝马等相继明确了其在中国市场的规划。保守估计,2025年前在中国市场推出的海外电动车型将超过80款。

3)全面转型电动化,多品系车型覆盖:除推出电动车型外,部分车企已经提出全面车型电动化,甚至停售燃油车,坚定看好新能源车在未来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其中,大众提出最迟在2030年将旗下所有车型全部实现电动化,并彻底停售传统燃油车;奔驰则计划于2020年针对旗下所有车型推出纯电动版本;沃尔沃、丰田等虽然未作出全面的禁售燃油车计划,但已经决定取消柴油发动机,未来旗下所有车型采用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驱动形式。

2.3.3.中游迎来大机遇,品牌产业链直接受益

我们认为,海外高端品牌进军电动车市场具备一定的优势:1)品牌优势。长时间积累的品牌和口碑效应使得消费者对于其新能源车型的接受度更高,也使得高溢价存在可能;2)长时间的生产经验使得传统车企在汽车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时间效率上具备优势;3)庞大的销售网络更好的覆盖全球市场。当然,国内的新能源车企业也存在市场反应灵活、高性价比等多重优势。因此,未来的新能源整车格局将是多元化的,而海外主流品牌将着重在中高端领域发力。结合其当前的销售情况和未来的销量规划,我们认为其增长空间是比较大的,这同时也将对其产业链上企业形成直接拉动。

筛选零部件厂商,旭升股份已经和特斯拉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其2018H1对特斯拉的销售额达到2.94亿元,占到公司总营收的60%;三花智控海外布局领先,近4年海外占比维持在45%以上,并于近期被确定为宝马新能源电动汽车平台热管理部件的供应商,生产周期内全球销售额预计约3000万欧元。至此,三花汽零已进入所有欧洲大型汽车厂商的新能源汽车平台;宏发股份在高压直流继电器领域同样拥有丰富的海外客户资源,先后取得了宝马、大众、奔驰、奥迪、沃尔沃、路虎等品牌项目的指定。

筛选动力电池产业链,首先对海外整车品牌供应链进行梳理:特斯拉选择松下为独家供应商;大众和戴姆勒均有4-5家电池企业共同供应,其中包括一些本土企业;通用、福特、沃尔沃以LG化学为主配套商;宝马深度合作三星SDI,并与CATL逐渐开展合作;日企也主要选择AESC、松下、PEVE等本土电池企业。

1)电芯环节:中国企业在18年实现大突破,除CATL合作大众、雷诺、宝马、捷豹路虎等多家海外车企之外,亿纬锂能和孚能科技也分别通过戴姆勒的供应链审核。全球市场,中国电池企业的地位有望持续提升。

2)材料环节:海外车企对于原材料的筛选比较严格,对于二级供应商也存在审核要求。当前在除正极之外的材料环节,已经有部分国内企业或是通过了车企及配套电池企业的认证,或是保持密切接触中,值得重点关注。

2.4. 投资建议:全球化视角优选龙头

全球化视角下,我们投资逻辑分为三个层次:

加入收藏 查看评论复制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