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V领域,LG配套的量产车型主要有雷诺的Twizy、ZOE、Fluence,福特Focus、通用的Spark、Bolt,HMC IONIC等国际热销车型,累计销量近29万辆。在PHEV领域,LG配套的量产车型主要有沃尔沃的V60、S60L、XC90,凯迪拉克ELR、雪佛兰Volt、荣威e950、荣威e550等全球热销车型,累计销量近24万辆。
松下:深度绑定特斯拉,成本与能量密度优势明显。松下的整车客户主要为特斯拉,是特斯拉的独家战略供应商。也正是凭借着与特斯拉的合作,松下动力电池业务迅速崛起。2018年1-9月,特斯拉共销售13.5万辆,销量位列全球第二。伴随着Model 3产能问题的释放以及国产化进程的推进,其对动力电池的需求空间将非常大。
技术角度,松下采用的高镍硅碳电池,能量密度在全球范围内是最高的。其中Model 3采用的21700型NCA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可以达到300wh/kg(实测为260wh/kg),高于国内使用率最高的NCM523体系单体200wh/kg的水平,甚至高于国内刚刚出现且最为领先的NCM 811体系单体250Wh/kg的水平。同时,由于NCA材料的钴含量低、圆柱形电池的生产工艺成熟且良品率高,整体成本更具备优势。
三星SDI:合作BMW,主打方形电芯。三星于2008年进入到动力电池领域,并于次年实现对BMW车型的配套。通过与宝马的合作,三星的动力电池市场迅速打开,截至目前被选为30多个汽车电气化项目的核心电池供应商,并且项目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三星配套的车型包括宝马i3、宝马i8、AudiQ7、保时捷Vayenne S、大众e-Golf等。其中,宝马的销量占比在60%左右。
三星SDI以方形电池为主,这一点与CATL较为重叠。壳体多为铝合金、不锈钢等材料,内部采用卷绕式或叠片式工艺,对电芯的保护作用优于于软包电池,电芯安全性相对圆柱型电池也有了较大改善。目前方形电池到模组的成组效率可达到88%,高于软包、圆柱电池的成组效率。
CATL:中国基因带来市场优势,快充技术独具特色。CATL成立于2011年,发展时间不长但借助其自身携带的ATL基因,以及与宝马的合作,快速在市场站稳脚跟。2017年,在中国庞大的市场支撑下,CATL成为全球出货量排名第一的企业。同时,也正是基于对中国市场未来前景的看好,CATL被大众选为中国供应商,未来将为奥迪e-tron中国版等车型配套电池。
立足中国市场的同时,CATL海外市场的布局也在加速。18年7月,CATL与宝马签订了一份长期电芯供应合作协议,价值高达40亿欧元,并且其中15亿欧元归属于德国工厂。预计德国工厂未来有望为宝马iNEXT供应电芯。
相比于日韩企业,CATL的快充技术独具特色,当前已经开发出能量密度190wh/kg、15分钟可满充的快充三元电池。此外,CATL以NCM523体系做出的产品能量密度与三星SDI相近,某些产品甚至高于三星SDI。考虑电芯至模组的成组效率,CATL在模组层面具备一定的技术竞争力。
2.3. 海外高端品牌发力,全球化供应企业受益
2.3.1 电动车标杆特斯拉:突破产能瓶颈,上海建厂落定
6月底,特斯拉完成周产5000辆Model 3目标,困扰已久的产能瓶颈得到解决。第三季度,特斯拉共交付8.35万辆车,同比增长208%,环比增长171%。其中,Model 3/S/X分别交付5.35、1.45、1.32万辆。
当前特斯拉的销售主要以美国市场为主。9月份,Model 3在北美市场销售2.23万台,成为第一款单月销量突破2万台的纯电动车型。Model X和Model S分列二、三位。当月,美国市场贡献了82%的销售份额。
特斯拉产品定位中高端,兼具高科技属性,其在美国市场的热卖体现了市场的真实消费需求。销量最高的Model 3定位B级纯电动车,基础版售价3.5万美元。实际上,当前销售的大部分Model 3为定价更高的双电机版车型。随着未来产能的爬坡,基础版车型也将陆续投入生产,覆盖更多消费群体。
全球交付增量空间大,中国市场具备增长潜力。中国是特斯拉的第二大市场,但由于受到关税、运输费用的影响,车型定价偏高,销量较美国本土仍有不小差距。2018年1-9月份,特斯拉在中国共销售6710辆,其中Model 3受制于产能尚未在国内交付。根据特斯拉的国产规划,其在上海临港的超级工厂已经投入建设,预计最快将于2020年开始量产Model 3,并规划在五年内达到50万辆的年产能。中国工厂预计将加速本土化生产,通过零部件国产化来降低成本。叠加关税减免带来的优惠,Model车型会有一定的降价空间,以更好的性价比刺激国内市场的销售。
2.3.2. 传统燃油车霸主:积极开发电动化平台,新车型量产在即
早在2010年以前,传统燃油车企业就已经陆续推出了自己的电动车型,如雪佛兰Volt、日产Leaf等。但受制于技术、消费者接受度、厂家的重视度等多重因素,电动汽车相对处于边缘地位。但是随着各国排放政策的趋严、特斯拉的崛起以及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传统燃油车企业感受到危机并于近年集中发布了电动车规划,以期稳固自身的汽车行业的地位。BBA们发展电动车的决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Copyright © 2002-2013 奇迹网页版私服 版权所有